【半天里抹糨子———糊(胡)云】糨子:糨糊。“糊云”諧“胡云”。指胡說。聶海《靠山堡》八:“喬保一邊用筷子在碗里撥拉著,一邊慢悠悠地說,‘這些天,大伙不是都在想嗎,準(zhǔn)備在河上修水庫。’‘修水庫,那玩意行嗎?’常發(fā)貴又火了,‘我說那是半天里抹糨子,糊(胡)云哩!’”☆亦作[滿天刷糨糊———糊(胡)云]曲波《橋隆飆》一七:“馬教導(dǎo)員,你來吧!這是正經(jīng)場面,我不能滿天刷糨糊———糊云(胡云)哪!”[滿嘴跑舌頭———胡謅八扯]從維熙《風(fēng)淚眼》之三:“士兵臉上的青春痘都鼓了起來:‘反正俺不允許你滿嘴跑舌頭,胡謅八扯!’”
【被窩里伸腿———不是腳(攪)也是腳(攪)】“腳”諧“攪”。指橫豎都是糾纏、攪擾。郭泳戈《劉公案·都察院》二回:“大人說:‘全不要,你給我兩文錢小豆腐罷。’堂倌說:‘我的爹,二兩酒喝呢,就醉咧!這那里賣過小豆腐的!被窩里伸腿,不是腳(攪)也是腳(攪)。我們這里無有。’”
【大一腿上把脈———瞎搞】把脈:即診脈,也叫號脈,中醫(yī)治病的一種方法,一般是將手按在病人手腕部動脈上,根據(jù)脈象診斷病情。指做事的方法不對頭。曾輝《八月雪》三章:“俺這蘭江大隊種棉花的時間長了,在趙耀錢搞的那陣子,真是大一腿上把脈,瞎搞。”
【二不愣打棗———亂撥撈】二不愣:泛指魯莽的人。打棗:紅棗成熟后,人們用棍棒敲打樹枝,使棗落下。撥撈:即撥拉,手腳或棍棒橫著使勁兒。比喻做事情不考慮后果,胡來、亂來。王東滿《柳大翠一家的故事》:“柳大翠發(fā)了急。心想,他要當(dāng)真拗住勁,來個二不愣打棗———亂撥撈,那可怎么辦?”
【二桿子打鐵———死砸】二桿子:指心眼少、做事魯莽的人。二桿子打鐵,光憑力氣狠狠地槌。指做事情死用力氣,不知掌握火候,不會巧干。保元璋《小兩口算賬》:“高彩云:還要不緊不松,不重不輕。你看你,簡直是二桿子打鐵———死砸么!”
【二踢腳———一點就蹦】二踢腳:雙響的爆竹。一點燃二踢腳的捻子,它就立刻躥到空中爆響。本義指一點火,二踢腳就蹦起來。用時形容人遇事不冷靜,易被激怒。聶海《靠山堡》一八:“這個呀,你們自個兒動動腦筋吧,干什么事情都要動腦子,不要像二踢腳,一點就蹦。”
【房檐上玩把戲———不要命了】把戲:雜技。在房檐上耍雜技,有生命危險。指風(fēng)險太大,不能去干。聶海《靠山堡》一○:“再說今年這年成,困難比河里的石頭子、砂子粒兒還多,再修水庫,真成了房檐上玩把戲,不要命了。”
【剛點燃了的枯柴———火氣正旺】干透了的柴,一點燃就會著得很旺。形容人非常憤怒,正在氣頭兒上。彭見明《遠(yuǎn)逝的濤聲》一一章:“他們?nèi)硕鄤荼姡謩偤檬且欢腰c燃了的枯柴———火氣正旺。”
【狗戴嚼子———胡勒】嚼(犼犻á狅)子:為便于駕馭牲口,橫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鐵鏈。勒:拉緊。本義指嚼子應(yīng)該戴在牲口嘴里,現(xiàn)在讓狗戴上,就是胡勒。用時指人說話不負(fù)責(zé)任,信口胡說。浩然《山水情》二八章:“真是狗戴嚼子,胡勒。哪個男的家有這么多的錢呀!”☆亦作[狗戴嚼子———胡勒勒]吳越《括蒼山恩仇記》五○回:“他那里狗戴嚼子,胡勒勒一起,怎知道我心里好像是扎上了萬把鋼刀,想哭都沒有眼淚呀!”
【拐棍子一捅一到雞窩里———成心搗蛋】本義指成心搗壞雞蛋。用時指責(zé)人故意搗亂。張鳳雛《鋪滿苔蘚的路》一九:“看漫畫的時候,我還強調(diào)了保管好武器,你當(dāng)成耳旁風(fēng)。你這是拐棍子一捅一到雞窩里,成心搗蛋!”
【含了雷一管在喉嚨里———一碰就響】本義指雷一管一碰著就會爆炸發(fā)出響聲。形容人一性一情暴躁,極易發(fā)火。劉漢勛等《在地層深處》八章:“她追著繼英,口里念叨著:‘何解羅!一共才三個人,這個家也不得安生。你們爺女兩個,都像含了雷一管在喉嚨里,一碰就響。’”
【和尚吃豬頭———破戒】本義指和尚吃了豬頭,違反了佛教戒律。比喻打破了常規(guī)。劉祖培《并非游戲·難消的積雪》:“‘你老是說,書記大人會在這個下雪天的星期六晚上,請你老去談工作?’‘是啊!他在電話上催我快些去哩。’‘哦!和尚吃豬頭———破戒啰!’”
【和尚打傘———無發(fā)(法)無天】本義指和尚不留發(fā),撐起雨傘又遮住了天,既無發(fā)又無天。“發(fā)”諧“法”。法:指法紀(jì)。天:指天理,也指道理。用時指肆無忌憚地做壞事。秦紀(jì)文《再生緣》五八回:“他從做皇帝起,也沒碰到過這種事情,臣子敢在金殿上撕本章,真是和尚打傘,無發(fā)(法)無天。”☆亦作[和尚撐傘———無發(fā)(法)無天]金聲伯等《白玉堂·私訪入牢籠》:“倪繼祖大出意外,馬強非但搶女人,而且還搶男人,這真是和尚撐傘———無法(發(fā))無天了!”[禿子打傘———無發(fā)(法)無天]霍達《魂歸何處·蕓蕓眾生》:“怎么著,你拿王法嚇唬誰?老一娘一根兒正不怕影子斜,有理走遍天下,禿子打傘,無發(fā)(法)無天!嘿,你判我個什么刑?”
【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事)】本義指和尚搬運木頭,是要修建寺院。“寺”諧“事”。用時指闖下了禍?zhǔn)隆!段饔斡洝钒巳兀骸疤拥溃骸@是玉旨來拿你,不當(dāng)小可。我父子只為受一炷香,險些兒“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事)”!’”
【猴兒拿虱子———瞎掰】拿:捉。掰:用手把物分開或折斷。形容人做事不合規(guī)矩,徒勞無益。老舍《方珍珠》五幕:“我還得聽聽你入弦兒不入。光有嗓子,不入弦,還不是猴兒拿虱子,瞎掰?”
【皇帝挑媳婦———不嫁也得嫁,嫁也得嫁】本義指舊時皇帝選皇后、妃嬪等,是強制一性一的,被選中者必須服從。比喻必須無條件地去做某事或強迫人做某事。陳定興《香港之濱》二章一三:“丟他一媽一的,咱是皇帝挑媳婦,不嫁也得嫁,嫁也得嫁,老子非要你去不可!”
【皇上的旨,將軍的令———一口說了算】指一人說了就算數(shù)。劉子威《在決戰(zhàn)的日子里》一一章:“那當(dāng)兒,皇上的旨,將軍的令,我一口說了算;四面玲瓏,八面威風(fēng),多闊綽!”
【雞蛋里挑骨頭———瞎咋呼】咋呼:吆喝,叫喊。本義指雞蛋里沒有骨頭,卻硬是喊著要從雞蛋里挑出骨頭來。用時指虛張聲勢。何苦《我是魚》:“爺爺明天跟你一塊兒去,說開了就完了,寫什么檢查?其實嘛,有些警察也是蠻不講理,雞蛋里挑骨頭———瞎咋呼!”
【夾褲改單褲———沒里(理)兒】夾褲改成單褲,就沒有褲里子了。“里”諧“理”,指人理虧。吳越《括蒼山恩仇記》四六回:“小清子也分開眾人,一步搶上前去,一躥躥到林炳跟前,指著鼻子就損起他來:‘怎么啦?……夾褲改單褲———沒里兒(理兒)啦?’”
【叫花子發(fā)狂———窮瘋了】發(fā)狂:一精一神失常,發(fā)瘋。指因窮而失去理智。張曉啞《泉水緣》:“一乳一一娘一:我看你是叫花子發(fā)狂———窮瘋了!王茂生:不!這是窮秀才的口袋———里邊有文章哩!”
【鋦鍋的戴眼鏡———找碴(茬)兒】鋦:用鋦子(銅或鐵質(zhì)的扁平的兩腳釘)連合破裂的陶瓷、鐵器等。碴兒:器物上的破口兒。鋦鍋的匠人戴著眼鏡,找鍋上的破口兒。“找碴兒”諧“找茬兒”,指故意挑一毛一病。劉秉榮《楊三姐告狀》二八回:“牛成又突然高聲問道:‘十五歲怎么長這么高的個子?’楊三娥看出牛成問案是鋦鍋的戴眼鏡———找碴(茬)兒,便沒好氣地說:‘嫌高鋸下半截兒去。’”☆亦作[鋦鍋戴眼鏡———沒縫找碴(茬)兒]劉林仙等《薛丁山征西》六一四回:“皇上一看,這是‘鋦鍋戴眼鏡———沒縫找碴(茬)兒’來了。當(dāng)時也把臉沉下來說道:‘哎呀,你是一國之母,連這點事情,你都弄不清楚,還有什么可說的。’”[鋦碗的戴眼鏡———找碴(茬)兒]鮑昌《庚子風(fēng)云》二部一二章:“他還戴上看火眼鏡,仔細(xì)地窺視了爐膛內(nèi)的熔煉情況。‘小上海’知道,這位洋技一師是鋦碗的戴眼鏡———向自己找碴兒。”[鋦碗的戴眼鏡———沒碴(茬)兒找碴(茬)兒]舒麗珍《巒城火焰》一四章:“大伙兒都把機器大拆大卸,里外一通擦,我也得擦呀,寧晚一點回家,也別叫她鋦碗的戴眼鏡———沒碴兒找碴兒。”[雞蛋里挑骨頭———沒茬兒找茬兒]王東滿《漳河春》一五:“人們當(dāng)著她的面倒沒說啥。她一走了,都為你鳴不平。說‘當(dāng)主任批個條子也犯這犯那,叫我就不當(dāng)這個主任啦!’‘這分明是雞蛋里挑骨頭———沒茬兒故意找茬兒!’”
【癩蛤蟆鼓肚子———發(fā)混賬氣】混賬:指人的言行不合情理。形容人不講道理地發(fā)怒。柳炳仁《玉樹瓊花》五章一一:“哈大虎嚴(yán)肅地說:‘不管你有啥子理由,今天你要再上工地,莫怪我老哈“癩蛤蟆鼓肚子———發(fā)混賬氣”就是了!’”
【老虎屁一股———摸不得】本義指摸老虎屁一股,會激怒它,招來禍患。比喻對驕橫跋扈或妄自尊大的人,不能冒犯。鄧一小一平《各方面都要整頓》:“有個‘老大難’單位,過去就是老虎屁一股摸不得。后來下了決心,管你是誰,六十歲的老虎屁一股也好,四十歲的老虎屁一股也好,二三十歲的老虎屁一股也好,都得摸。一摸,就見效了。”孫景瑞等《緊要軍情》四章三:“上課不好好聽講,猴子的屁一股———坐不住;你批評他吧,還老虎的屁一股———摸不得;要貫徹什么條例、首長指示,他又像大象的屁一股———推不動!”
【老虎身上的虱子———誰敢惹】本義指老虎身上的虱子雖小,卻沒人敢招惹。比喻無能之輩憑借硬靠山,作威作福,卻無人敢惹。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六章四:“一個穿西裝,戴眼鏡,口里插一支雪茄煙的高胖子,站在船舷上的人群當(dāng)中,帶著一種像驕傲又像得意的神氣搶著說:‘老虎身上的虱子,誰敢惹。’”☆亦作[老虎頭上的虱子———誰敢惹]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一二章三:“誰要是說個不字,他們就打。老虎頭上的虱子,誰敢惹!”
【老虎嘴上拔一毛一———膽大包天】形容人膽量非常大,竟敢胡作非為。王洪鈞等《神兵·智俘驚弓鳥》:“喂!你們營長呢?把他找來!……見了我們也數(shù)冬瓜道茄子,嘮嘮叨叨,沒完沒了地盤問。真他一媽一老虎嘴上拔一毛一———膽大包天!”☆亦作[老虎頭上抓虱子———好大的膽]武劍青《云飛嶂》九章:“理事好不容易找著了劉春,在他耳邊低聲嘀咕了幾句。劉春兩道濃眉一豎,嚷道:‘老虎頭上抓虱子,好大的膽!走!’”[老鼠一舔一貓鼻子———好大的膽]尤鳳偉《一愛一情從這里開始》:“好一個趙東升,你老鼠一舔一貓鼻子———好大的膽。告訴你,得罪了老嬸,叫你打一輩子光棍。”
【老煤油桶———點火就著】本義指煤油易燃,一點火就會燒起來。形容人一性一格暴躁,極易發(fā)怒。劉紹棠《青枝綠葉》三:“春果跟寶貴趕來了,寶貴把滿囤推推搡搡攔在一邊。春果說:‘滿囤哥!你就是老煤油桶———點火就著的脾氣。’”☆亦作[屬爆竹的———點火就響]馬國超等《馬本齋》一九章:“你們這些小伙子,屬爆竹的,點火就響。遇事不能急嘛,著急什么事也辦不好。”[火絨子腦袋———沾火就著]火絨子:即火絨,舊時用來引火,用艾草等蘸硝做成。林漢達《東周列國故事新編》三二:“魏犨是個火絨子腦袋———沾火就著,一瞧那個人拿他們開心,火兒就上來了,嚷嚷著要揍他們一頓。”
【聾子拉二胡———胡扯】本義指聾子拉二胡,因聽不見琴聲而亂拉一氣。用時指沒有根據(jù)地亂說。王東滿《漳河春》一:“‘哪是你家的地?哪是你家的地?’‘這棵樹就長在我家的地頭的嘛!’石中貴氣頭粗起來。‘你聾子拉二胡———胡扯!’石三虎瞪眼道,‘公社的地,怎成了你家的地?’”
【麻雀吃胡豆———不留后手】胡豆:即蠶豆。比喻說話、做事不留余地和退路。高纓《云崖初暖》七章六:“丁李仙說:‘哼,你硬是麻雀吃胡豆,不留后手!好不容易買了這條狗,咋個能輕易殺掉,留下來今后還有大用場。’”
【盲人騎瞎馬———亂闖】指東沖西撞,毫無目標(biāo)地行一事。羅旋《南國烽煙》一部三:“實打?qū)嵉馗阏f,過去我們是盲人騎瞎馬,亂闖的。現(xiàn)在可不同了,共產(chǎn)一黨一給我們派來了干部,喏,這就是我們的政委。”
【盲人敲鼓———瞎打一氣】本義指盲人看不見,亂敲打一通。形容沒有明確目標(biāo)地亂打一通。孟偉哉《昨天的戰(zhàn)爭》二部一二章:“他們知道司令員多年來一愛一講這樣一句話:‘不了解敵人的指揮員,是盲人敲鼓,瞎打一氣!’”
【沒了頭的蒼蠅———亂撞一氣】形容毫無目的地亂沖亂闖。老舍《大地龍蛇》一幕:“他們老人家越要以他們的眼睛當(dāng)作我的眼睛,我就越想不用眼睛,而像沒了頭的蒼蠅似的,亂撞一氣!”☆亦作[沒頭的蒼蠅———瞎撞]張?zhí)烀瘛秳?chuàng)業(yè)》四章:“周老大嚴(yán)肅地說,‘別沒頭的蒼蠅瞎撞!到時候,他會找你的!’”[沒了頭的蒼蠅———亂飛亂闖]阮朗《臺商香港蒙騙記》一:“‘臺灣亂得很,’雋利在這方面像個成一人似的,‘都像沒了頭的蒼蠅,亂飛亂闖。’”[沒頭的蒼蠅———到處亂撞]段少舫等《朱元璋演義》三六回:“孫興祖拿著朱元璋給的二十兩銀子,像沒頭的蒼蠅,到處亂撞,半年來沒打聽到哥哥一點消息。”
【沒籠頭的野馬———橫踢豎咬】形容人粗野放肆,蠻橫無理。李曉明等《破曉記》二三回:“你這寶貝兒子李耀金他聽過誰的話呢?他像個沒籠頭的野馬一樣橫踢豎咬的,能夠怪我嗎?”
【沒眼先生上鐘樓———瞎撞】沒眼先生:盲人。本義指瞎子看不見鐘,亂撞。用時指做事沒有根據(jù)和把握,只是亂來。《醒世姻緣傳》四回:“楊古月名雖是個醫(yī)官,原不過是個名色而已,何嘗見甚么《素問》、《難經(jīng)》,曉得甚么王叔和《脈訣》!若說別的癥候,除了傷寒,也都還似‘沒眼先生上鐘樓,瞎撞’!”
【面盆里加引子———發(fā)起來】引子:面肥,發(fā)面用,內(nèi)含大量酵母,也叫酵頭等。本義指面發(fā)起來了。用時指人發(fā)起脾氣來。清·蒲松齡《慈悲曲》:“趙大姑聽說,那氣就粗了,說:‘耶耶!誰賴您那孩子來么?面盆里加引子———你這不發(fā)起來么?’”
【木匠忘了墨斗子———沒線(限)了】本義指木匠用墨斗子里的墨線打直線,若忘了帶墨斗,就沒有墨線了。“線”諧“限”。比喻沒有規(guī)矩或不守紀(jì)律、不受約束了。曲波《山呼海嘯》八:“自己確有一毛一病,要是不戴上籠頭,由著我的一性一子來,我能跳到山尖上,蹦到天邊上,鉆到莊稼地里亂撒歡。那執(zhí)行起任務(wù)來,可就‘木匠忘了墨斗子———沒線(限)了’。”
【拿著草帽當(dāng)鍋蓋———亂扣帽子】本義指把草帽胡亂蓋在鍋上。比喻對人或事隨意加上不好的名目。張一弓《趙镢頭的遺囑》四:“啥?同志,你可不能‘拿著草帽當(dāng)鍋蓋———亂扣帽子’,我啥時候干過這?”☆亦作[拿著草帽當(dāng)鍋蓋———亂扣]許特生《邊塞風(fēng)嘯》五章二二:“‘總之,既要抓羊頭,也要抓人頭,只想三連一時的榮耀,就不想千秋萬代!’‘你就會拿著草帽當(dāng)鍋蓋,亂扣。’”
【哪吒下凡———一身火】哪吒(犖é狕犺ā):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封神演義》記述:哪吒在金光洞借蓮花為身,復(fù)一活后自天而降,手持火尖一槍一,腳踏風(fēng)火輪,火尖一槍一和風(fēng)火輪都能放出火焰。形容人一性一格暴躁,極易發(fā)怒。奚青《望婚崖》四一:“馬守田順?biāo)浦郏D(zhuǎn)了口氣,‘這小伙子是哪吒下凡———一身火,免不了有時候燙著個人。”
【炮藥房放火———一點就著】炮藥:制造鞭炮的火藥。存放火藥的房間遇上火,馬上就會燃一燒。指時機已經(jīng)成熟,稍一引導(dǎo)就會行動起來。王火《血染春秋》一章:“老節(jié),快領(lǐng)著大伙兒掛隊吧!這么窩著脖子受洋罪,可不行!要是掛隊,這次是炮藥房放火,一點就著!”
【屁一股底下上彈簧———蹦起來了】本義指坐在彈簧上,會被反彈起來。形容人情緒激動得跳起來。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一二章:“這時委員忽然打發(fā)人來叫他,他覺著這正是個一舉兩得的機會,一來能給李如珍賠個人情,二來能高攀一下委員,自然十分高興,跟屁一股底下上著彈簧一樣,蹦起來就跟著來人去了。”
【娶媳婦打幡———瞎湊熱鬧】幡:一種窄長的旗子,垂直懸掛,出殯時用。娶媳婦是喜事卻有人打幡湊熱鬧。指人胡鬧,瞎起哄。也指給別人添亂。鮑昌《庚子風(fēng)云》二部五章:“你們這些小孩芽子往屋里擠什么?這不是正月十五逛燈,別他一媽一的娶媳婦打幡———瞎湊熱鬧!”
【沙鍋砸蒜———一錘子買賣】沙鍋是用陶土和沙燒成的,質(zhì)地很脆,一砸就碎。用時指無論干好干壞,就這一下子。老舍《正紅旗下》一○:“說罷,二哥心里痛快了一些,可也知道恐怕這是沙鍋砸蒜,一錘子的買賣,不把他轟出去就是好事。”☆亦作[砂鍋搗蒜———一錘子的買賣]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二二章五:“應(yīng)該營救受難的同志,也不是砂鍋搗蒜,一錘子的買賣。”[沙鍋搗蒜———一杵子買賣]浩然《艷一陽一天》一二四章:“馬之悅這回可找到最好的時機了,他得大干一場,反正沙鍋搗蒜,就是一杵子買賣了!”[沙鍋搗蒜———就這一回的買賣]張壽臣《王人義》:“你們于心何忍,良心何在呀!筷子一戳酒杯,咱們是沙鍋搗蒜,就這一回的買賣啦!”
【十冬臘月生的———凍(動)手凍(動)腳】十冬臘月:指農(nóng)歷十一(冬月)、十二(臘月)月,天氣最冷的季節(jié)。本義指在寒冷季節(jié)出生的人,手腳容易凍。“凍”諧“動”。形容人邊說話邊動手,不規(guī)矩,不老實。浩然《艷一陽一天》六一四章:“孫桂英扭住馬鳳蘭胳膊上的肥肉:‘不要皮的東西,你還敢胡說不?啊?’馬鳳蘭一邊‘哎喲’著,一邊躲閃,說:‘十冬臘月生的,怎么凍(動)手凍(動)腳的?’”☆亦作[十冬臘月生人———凍(動)手凍(動)腳的]李凌輝《白拉磨》:“柱子一娘一正燒下晚火呢,馮貨郎一進屋,就十冬臘月生人,凍(動)手凍(動)腳的。”
【屎殼郎爬到掃帚上———專意找岔(茬)】本義指屎殼郎專找有岔的竹枝爬。“岔”諧“茬”。用時指故意挑別人的一毛一病。趙元修等《秦瓊打擂》五:“這個花臉,今天不是看熱鬧哩,是屎殼郎爬到掃帚上———專意找岔(茬)哩!”
【屬螃蟹的———橫著走道】譏諷人蠻橫不講理。劉流《烈火金剛》二一回:“何志武這個小子不光是當(dāng)國特、敵特,他的脾氣從小兒就屬螃蟹的,橫著走道。”☆亦作[屬螃蟹的———橫著走]蘇方桂《火燒天主堂》:“這伙子人,平日就是‘屬螃蟹的———橫著走’,欺壓善良,無惡不作。”[屬螃蟹———橫行霸道]柳溪《生涯》九:“咱們大伙兒得聯(lián)合起來治治這個妖一精一,不能讓她屬螃蟹,這么橫行霸道!”[屬螃蟹的———橫行慣了]王厚選《古城青史》三四回:“這些家伙乃是屬螃蟹的,橫行慣了。以為這么一說,那三個莊戶小子就會乖乖地把杌扎兒送過來。”
【屬螃蟹的———既橫行,又讓人一眼看見骨頭】螃蟹橫著走,全身的甲殼都能被人看見。指人蠻橫無理,又不加掩飾,被人一眼看透。王厚選《古城青史》三一回:“咱賈樂善雖不比渭水釣魚的姜子牙,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載,然說話辦事,必是瞻前顧后,三思而行。不像他王矬子,屬螃蟹的,既橫行,又讓人一眼看見骨頭!”
【屬酸棗棵子的———渾身是刺】酸棗棵子:酸棗樹,枝上有刺,葉子邊緣有鋸齒,果實味酸可食。指人很難纏,不易對付。王厚選《古城青史》二二回:“‘假善人’口里盤問著,心里在捉摸:這伙人,平素里就是些對頭卒子,一個個都是屬酸棗棵子的,摸一把渾身是刺。”
【鐵絲上跑馬———活鬧玄】本義指在鐵絲上跑馬,靠不住,不可信。“玄”諧“懸”。用時指做危險的事情或冒險。聶海《靠山堡》一七:“要治不住河,土梁梁一塌,說不定咱大伙就得漂洋過海喂大魚。這可不是吹糖人捏面人,這是鐵絲上跑馬,活鬧玄哩!”☆亦作[鍘刀刃上擦屁一股———鬧玄]柴林等《男兒正當(dāng)好年華》:“聽說我要帶這幫人出去,我爹愁得牙疼病又犯了。……他在黑暗中冷冷地說:‘娃呀,你是鍘刀刃上擦屁一股,鬧玄哩!’”
【頭發(fā)胡子一把抓———不分個青紅皂白】比喻做事不問事非曲直或不分主次輕重。艾蕪《南行記·荒山上》:“江湖上的道理,半點也不懂,頭發(fā)胡子一把抓,全不分個青紅皂白,你我咋個闖得過呢?”☆亦作[眉一毛一胡須一把抓———不分青紅皂白]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三部四二:“你不能眉一毛一胡須一把抓,不分青紅皂白。我倒要問問你,阿英這孩子到了張家,有啥不規(guī)矩的行為嗎?”
【兔子拉犁———不講套數(shù)】兔子沒拉過犁,想象它若拉上犁,就不講拉犁的那套方法了。指做事不按章法,隨一心一所一欲。姜樹茂《漁港之春》二五章四:“張主任,你考慮考慮,下鄉(xiāng)賣貨本來就不是咱供銷社干的買賣,林海英這又帶頭用魚換糧,真是‘兔子拉犁,不講套數(shù)’。這樣下去怎么行?”
【望鄉(xiāng)臺上打蓮花落———不知死的鬼】望鄉(xiāng)臺:迷信傳說一陰一間有望鄉(xiāng)臺,鬼魂在此可望到人間。本義指在望鄉(xiāng)臺上還打蓮花落,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死了。譏諷人不知死到臨頭或一意孤行,不知厲害。孟千等《決戰(zhàn)》一三章:“人家黃伯韜硬說,那是他們的戰(zhàn)車一團一來解圍。真是望鄉(xiāng)臺上打蓮花落,不知死的鬼!”☆亦作[望鄉(xiāng)臺上彈琵琶———不知死活]陳定興《香港之濱》一章一○:“任學(xué)禮這個老家伙真是望鄉(xiāng)臺上彈琵琶———不知死活。他把大口灣鎮(zhèn)上的烏龜王八都?xì)w了堆,這可就給陳希提一供了徹底消滅他們的機會。”[望鄉(xiāng)臺上打轉(zhuǎn)游———不知死的鬼]楊沫《青春之歌》二部二一章:“餓就餓個真死呀!鬧半天還得吃飯———還要吃他一媽一稀飯。‘望鄉(xiāng)臺上打轉(zhuǎn)游’,不知死的鬼!”[望鄉(xiāng)臺上打秋千———不覺死的鬼]蘇群《大別山人·出界》:“這個‘望鄉(xiāng)臺上打秋千———不覺死的鬼’,在到處碰壁之后,一聽說老婆病重,他倒神氣起來了。”[望鄉(xiāng)臺唱梆子———不知死的鬼]郝艷霞等《花木蘭掃北》一一回:“哪來的野小子,竟敢來偷桃吃!這桃是你隨便吃的嗎?我看你是望鄉(xiāng)臺唱梆子———不知死的鬼!”[望鄉(xiāng)臺上吹喇叭———不知死的嗚丟丟]王厚選《古城青史》三五回:“‘別唱了!別唱了!’獄警開始干涉了,狗漢一奸一用一槍一托撞擊著鐵欞子的牢門,不耐煩地呵斥道:‘真是望鄉(xiāng)臺上吹喇叭———不知死的嗚丟丟!’”
【煨在火里的一毛一栗子———見風(fēng)就要炸開】形容人脾氣暴躁,碰到點事就要發(fā)作。柯藍(lán)等《風(fēng)滿瀟湘》二七:“鄭嫂子這個人,自從男人被羅家大屋殺死,一顆心就變成了煨在火里的一毛一栗子,見風(fēng)就要炸開,連脾一性一都變了三分。”
【武大郎開店———比我高的別進店】譏諷人嫉賢妒能,不容納比自己強的人。從維熙《一陰一一陽一界》五:“我胡栓開的煤窯,就恨吃干飯的太多,有能耐的手藝人太少哩!‘武大郎開店,比我高的別進店’,一陰一一陽一谷還有啥遠(yuǎn)景?”☆亦作[武大郎開店———比他高的不要]王志安《秋天的旋律》:“不過老杜是不會和我講一團一結(jié)的,誰比他的本事大他反感誰,武大郎開店———比他高的不要!”
【瞎子逛墟———亂撞】墟:方言,集市。指不了解內(nèi)情而盲目瞎干。楊星顯《神渦》二章:“就拿這次弄來《香港當(dāng)局銀行條例修改》以及《偉烈銀行動議的利率協(xié)定》兩份極密情報吧,換了別人,不說狗咬烏龜,無從下嘴,至少也會瞎子逛墟般亂撞。”
【瞎子進城———瞎碰亂撞】本義指瞎子進了城,不熟悉地形,只好亂闖。用時指不了解情況,盲目行動。羅石賢《荒涼河谷》七章一九:“最后是瞎子進城———瞎碰亂撞,那些河灘上的鉆塔周圍都跑到了,工地上僅有的幾棟三層樓房也沒放過,還是不見阿秀婆的蹤影。”
【小鬼罵城隍———不知死活】城隍(犺狌á狀ɡ):迷信傳說中指主管某個城的神。比喻小人物冒犯了大人物或大勢力,不懂好歹,不知厲害。賀原《邪派高手》三回:“小鬼罵城隍,不知死活,連人家是什么來路也不先弄個清楚,就亂罵一通,哼!我看連他的主子也擔(dān)當(dāng)不起呢!”☆亦作[五月節(jié)的鴨仔———不知死活]王招《牛肚港的故事》七:“沒叫你說的,你偏偏說得一大堆,要你說的,你又一句都不吭!你真是五月節(jié)的鴨仔,不知死活。”[水浸眼眉———不知死活]賀原《邪派高手》一四回:“好小子,你真是水浸眼眉,不知死活,還牙尖嘴利,胡說八道!”
【小牛不喝水———硬捺頭】捺(狀à):按。指強迫人做不愿做的事。陳登科《風(fēng)雷》一部三八章:“羊秀英并不是真心愿意參加編席組,是小牛不喝水,硬捺頭,被迫參加的。”
【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本義指熊瞎子站立起來,把一只熊掌舉到眼前,好像遮住了天。用時指獨攬大權(quán),仗勢欺人。高夢齡《浮云》六:“聽馮老蔫跟我家里說,陳景海告訴他兒子‘飽了橫’,這叫什么轟劉打潘,想把老劉從丁香溝轟走,再把你老潘整倒,他好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亦作[熊瞎子打敬禮———一手遮天]馬佳《晚風(fēng)》一一章:“‘你們公司的委員會,應(yīng)該出面干預(yù)呀。’‘談何容易呀,人家肖方廷是熊瞎子打敬禮———一手遮天呀!’”[黑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高夢齡《血土》九章:“不能讓孫七那伙子,黑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
【秀才屙到香爐里———知理不說理】秀才:泛指讀書人。屙(ē):排一泄。用時指明知不對卻偏要去作。辛民《黃河兒女》八:“政一府號召防旱備荒,擔(dān)水抗旱,是你不顧政一府法令,還是你眼瞎看不見,你不但不遵守,反過來還挑一動人上廟祈雨,破壞抗旱。你真是秀才屙到香爐里,知理不說理。”
【閻王不在家———業(yè)鬼由他鬧】業(yè)鬼:孽鬼,生時作惡的鬼。比喻當(dāng)家主事的人不在,壞人趁機作亂。元·無名氏《爭報恩》一折:“妝體態(tài),弄妖嬈,共伴當(dāng),做知交。將家長,廝瞞著。可正是閻王不在家,著這伙業(yè)鬼由他鬧。”
【閻王殿里比武———鬼打架】迷信傳說中閻王殿是閻王主事、生活的處所。本義指鬼與鬼爭斗。比喻搗亂或胡亂來。柳炳仁《玉樹瓊花》一三章三○:“哈大虎說:‘搞總結(jié),大家都高興。只是現(xiàn)在這個搞法,那是“閻王殿里比武———鬼打架”!’”
【腰里掖著個扁擔(dān)———橫闖一個點】掖:塞一進衣服口袋或夾縫里。本義指把扁擔(dān)橫著掖在腰間走路,就是一股勁地“橫闖”。比喻肆無忌憚地東奔西闖。張長弓等《娜敏伊虹》一二章一○:“西門禮是聽不得不同意見的。他春風(fēng)得意,青云直上,上邊有人寵著,下邊有人捧著,一向就是腰里掖著個扁擔(dān)———橫闖一個點兒。”
【腰里掖著一副牌———誰到跟誰來】牌:指撲克牌。指見誰就跟誰鬧矛盾,向誰發(fā)脾氣。浩然《艷一陽一天》一三七章:“馬之悅笑著說:‘瞧你這個人,怎么腰里掖著一副牌,誰到跟誰來呀?我們有我們的事兒。’”☆亦作[腰里掖副牌———誰說沖誰來]王玉龍《清泉曲》二五:“我六親不認(rèn)了,我橫蹦亂卷了,腰里掖副牌———誰說沖誰來!”
【一桿子打棗———全扒拉】扒拉:撥動,使東西落下。本義指用長桿子打棗,不能挑選,不管青的紅的一齊打下來。比喻不管好的壞的,一樣對待。王東滿《漳河春》一:“劉閣老顯然是急不可耐,‘貴發(fā),你說,這一精一神算是鉚對咱的“眼”了,可咱們……咱們怎個動手?’‘咳呀!咱們還不好辦?一桿子打棗,全扒拉!’”
【一根筷子吃蓮菜———挑眼】蓮菜:藕。本義指一根筷子吃蓮菜,不能夾一著吃,只能將筷子插一進蓮菜的眼兒,挑一起來吃。“挑”(狋犻ǎ狅)諧“挑”(狋犻ā狅)。用時指故意挑一毛一病。李準(zhǔn)《兩匹瘦馬》:“他接著正經(jīng)地說:‘秀真,別一根筷子吃蓮菜———挑眼兒了,咱們是窮隊,就得靠苦干。’”☆亦作[一根筷子吃藕———凈挑眼]丁秋生《源泉》五章三五:“小田調(diào)皮地問道:‘大老王,你對包公的歷史那么熟,你說說,包公長啥樣?’‘你這孩子,“一根筷子吃藕———凈挑眼”。’王啟新笑著說。”[獨只筷子吃蓮藕———專挑眼]廣西軍區(qū)政治部《雨后青山》一二:“‘農(nóng)力吉罵我們是勞而無功,是冒險!’‘哼,獨只筷子吃蓮藕,專挑眼來哩!’”[筷子挾藕———盡挑眼]王金屏《一精一神貴族和編輯夫人·一奶一一奶一啊,一奶一一奶一》二:“一奶一一奶一又端詳我,從衣服到鞋襪,說道很多,筷子挾藕———盡挑眼。”[一只筷子吃藕———專挑眼兒]馬國超等《馬本齋》一九章:“金震河白了他一眼說:‘你他一媽一的,別一只筷子吃藕,專挑眼兒。盡說些喪氣話!’”
【灶王跳舞———胡鬧鍋臺】灶王:即灶王一爺,也叫灶君、灶神。舊時迷信的人認(rèn)為是掌管一家禍福的神,供奉在鍋灶邊。本義指灶王一爺在鍋臺上胡鬧。這是一種想象。用時指責(zé)他人行為魯莽,胡鬧亂來。肖鳴《臨河的村莊》七:“村頭的人們立刻像看野臺戲那樣,把他們包圍起來。‘你們要到哪里去?’雷公嗓子怒吼道:‘這簡直是灶王跳舞,胡鬧鍋臺!’”
【鍘刀剃禿頭———硬拿著腦袋瓜子玩】指拿生命開玩笑。曲波《山呼海嘯》二二:“嚴(yán)呆子用衣袖擦了一下鼻涕,故意裝作嚇得向墻角直偎:‘這玩意,我可不敢。鍘刀剃禿頭,硬拿著腦袋瓜子玩!我不敢。’”
【芝麻里頭加虱子———亂摻】本義指芝麻和虱子亂攙和在一起。用時指把不同的事物胡攪在一起。孫景瑞《難忘的戰(zhàn)斗》六:“工錢是工錢,小米是小米,你怎么芝麻里頭加虱子,往一塊亂摻呢?”
【紙包硫磺———火爆】本義指硫磺遇火容易爆炸。用時形容人一性一情暴躁。潘金誼等《石龍崗》五章:“向廚房去沖開水的何大一嫂,平時是個沉默寡言的人,由于心里喜歡,這會兒也回頭笑著插了一句:‘他呀,是個紙包硫磺,火爆一性一子!’”
【豬八戒開戰(zhàn)———倒打一耙】本義指豬八戒善于用倒打一耙的戰(zhàn)術(shù)來戰(zhàn)勝對方。用時指人反咬一口,把責(zé)任和過錯推到他人身上。馮德英《山菊花》一二:“好兒猛地抬起頭,又是驚又是氣地說:‘你怎么豬八戒開戰(zhàn),倒打一耙呀!誰不聽你說呀?怎么處置你呀?’”☆亦作[豬八戒耍把戲———倒打一耙]郭明倫等《冀魯春秋》一七章二:“他不是要咱爺們給他賣命嗎?咱就將計就計,來它個豬八戒耍把戲———倒打一耙。”[屬豬八戒的———倒打一耙]黃國祥等《英雄大八義》二二回:“好哇,你們屬豬八戒的———倒打一耙。一進門哪里放下什么銀兩。”
【竹竿子上炕———橫管】本義指橫放在炕上的竹竿。用時指人多管閑事。奚青《望婚崖》二三:“你們還是在鉆探上想想點子,使使勁,再搞些名堂出來。至于什么山區(qū)找水,發(fā)動群眾打井,你們就別竹竿子上炕,橫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