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最新13篇】》由精心整編,希望在【關心老年人】的寫作上帶給您相應的幫助與啟發。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1
7月9日上午8點,體育學院26名志愿者早早的出發開始人生歷程中新的志愿之旅。幾經曲折,終于到達了新造敬老院,恰逢公公婆婆做完早操。一行志愿者來不及停歇便立馬投入到志愿服務當中。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展開。我們迅速搬好椅子,接著就是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負責洗水果,一部分人負責扶公公婆婆就坐,等待之余志愿者們便陪著她們一邊聊天一邊按摩放松。待公公婆婆都就坐完畢之后,我們就在主持人的組織之下,給公公婆婆展示我們自己的拿手好戲!好嗓音的便獻歌一曲,擁有專業技巧的便展示自己的所學,將太極、舞劍、跆拳道和健美操表演的精彩紛呈,后一個壓軸環節便是主持人教公公婆婆一些日常的`運動和放松方法以及其注意事?
與老人交談之中,我們不禁想到了家中的父母,兒女讀書工作在外,平常回家又是特別少,學習與工作的壓力讓我們無暇顧及家人的感受,打電話給家人更是少之又少,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他們把自己好的給了我們,卻被我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2
寒假里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去了敬老院參加關愛孤寡老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剛剛走進敬老院,我們什么都不知道。這時,我們便找到了一位清潔工人,說明我們的來意后,他便笑了起來,連連夸我們有愛心,然后就匆匆的領著我們來到了老人們生活的地方,而且還將我們領進了一位他熟悉的老奶奶的房間中。
剛進房間,我們就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那是一股花香,一股桂花的清香。隨后,清潔工人又告訴我們,這位奶奶姓張,今年已經76歲高齡了。然后,他又向老人說明了來意,說完便走了。
看到老人后,我們便親熱地叫了她一聲"張奶奶!”她也開心地應了一聲。張奶奶要我們坐下,還準備給我們倒茶,我們卻異口同聲說“不用了!”是啊!我們是來幫老人解憂的,而不是來為她添負擔的。然后,我們就和她聊天、談心,只到我們要走的時候,他還依依不舍的抓住了我們的手說:“你們以后一定還要再來喲!”嗯嗯嗯,我們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可能這句話并不是只正對她自己一個人,而是針對敬老院里的老人吧!我覺得這些平凡的人才是世界上需要人們關注和關愛的人,往往這些人的生活總是空虛的,那是因為很少會有人去看他們,她們很寂寞。可能這些老人的孩子有些已經升官發財了,他們卻忘記了還活在社會那些基層的父母,這些人真該好好反省了。應該用心想想,如果自己老了也像這樣的活,哪——該怎么辦啊?
這短短的暑假實踐我碰過壁,受過累,流過汗,但是我卻成長了。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道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長了見識,為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想,作為一名中學生來說,建立自身的十年發展計劃已迫在眉睫。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實踐,還是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3
參加大學組織的關愛老人社會實踐,我深感責任與溫暖并存。走進養老院,每位老人的眼神都充滿了期待與希望。我們為他們表演節目、與他們聊天、幫助他們整理房間。這些看似簡單的行動,卻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老年人的孤獨與渴望關懷的心情。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多的是情感上的陪伴。這次實踐讓我更加珍惜與家人的時光,也讓我明白了尊重和關愛老人的重要性。
未來,我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為更多的老人送去溫暖與關懷。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4
這個暑假真的好熱啊!除了工作的人都在家里避暑,吹著空調多舒服啊!可是我和幾個同學卻收到了老師的通知,說要舉行“關愛老人”的活動,我們本來準備推辭不去,但一想想暑假這么無聊,何不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呢?于是,我們就整裝出發到敬老院。
這兒真的很寧靜,周圍都是樹木,空氣也不那么悶熱了。才進入敬老院大門,就有許多老人由院長和工作人員帶領著做活動,迎接我們的到來。我們真的有點受寵若驚。進去過后老人們就拉著我們坐在樹下的長廊里的長凳上和我們聊起來。他們的臉上全部洋溢著幸福的表情,但是似乎又聊到他們的家人,都嘆了嘆氣,垂下頭。我知道,他們的。兒女一定很長時間沒來看他們了。聊了一會兒,我們就動起手來,把院子里里外外包括老人住的房間都打掃干凈了。歇了一會兒,又觀看了老人所排演的節目。節目真多啊!他們一定是排練很久的,他們真的很高興我們來看他們,所以我也下定決心以后放假了,一定和同學們多回來看看。臨走的時候,有很多老人都落下了淚,握住我們的手說:“一定要常回來看看!”這讓我想起《常回家看看》這首歌,真希望他們的子女也能常回來看看。
經過了這次的活動,真的讓我感觸頗多,想起我們此次活動的主題“關愛老人”,是啊!我們真的應該多關心照顧身邊的老人,他們老了,不能一直陪我們走下去了,還是經常回到他們身邊,陪陪他們。作為兒女難道連這些基本的要求也做不到嗎。
我曾經看過這樣的廣告,叫“空巢老人”,真不知道當身在外地工作并且很久沒回家的作為子女的人,是不是考慮一下,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關愛身邊老人。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5
在關愛留守老人的社會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了老人們的孤獨和需要關愛的渴望。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往往缺乏陪伴和關心,心理上產生了一種被遺忘和被拋棄的感覺。
首先,我意識到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問題。由于長期缺乏家人的陪伴和照顧,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普遍較差,許多老人患有各種慢性病。同時,他們的心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感到無助和孤獨,甚至出現了抑郁和焦慮等心理問題。因此,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關愛,幫助他們保持身心健康。
其次,我認識到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渴望與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心情,希望有人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健康狀況。因此,我們應該多陪伴他們,與他們交流,關心他們的`生活,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意識到關愛留守老人并不僅僅是提供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溫暖和關心。
后,我明白到關愛留守老人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在社會實踐中,我看到了一些志愿者和組織為留守老人提供了幫助和關愛,但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關愛留守老人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和長期的關注,不能僅僅停留在短期的慰問和援助上。我們需要建立更多的志愿者組織和社區服務中心,為留守老人提供更多的關愛和支持。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深刻認識到關愛留守老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到關愛留守老人的行動中,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只有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才能讓留守老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讓他們過上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6
參與這次關愛老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我深感責任與使命并重。在與老人們的交流中,我聆聽了他們的人生故事,感受了歲月的沉淀與智慧。他們的笑容,雖然帶著歲月的痕跡,但依舊溫暖如陽光。
這次實踐,我學會了傾聽與陪伴的重要性。老人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慰藉。我為他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房間、陪伴聊天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卻給他們帶來了歡樂與溫暖。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深刻體會到,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傳承的責任。未來,我會繼續參與這樣的活動,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7
近日,我參與了關愛老人的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社區,與那里的老人們共度時光。初到之時,我滿心好奇,但很快被老人們的熱情所感染。他們分享了自己的年輕時的故事,那些曾經的艱辛與歡樂,都深深地打動了我。
在陪伴他們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每一個老人身上的每一個皺紋都記錄著一段過往。與他們交流,仿佛走進了一個個不同的世界,感受到了歲月的沉淀和生命的厚重。
這次實踐讓我更加珍惜與家人的時光,也讓我更加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愛老人,傳承這份美德。未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與老人們共度時光,感受他們的智慧與人生故事。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8
7月7日上午,重慶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向日葵小分隊在羅書記的帶領下,前往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所在村落進行慰問,并進行新農村建設的知識宣傳。上午陽光普照,天氣炎熱,在得知鐵橋村村落有部分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在家后,向日葵小分隊在羅書記的帶領下趕赴所在地進行慰問,經過30分鐘的山路后,志愿者們抵達了洛家灣。先趕赴留守兒童家中。
到達后我們看到有兩個小孩在破舊的大門前玩耍,發黃的墻壁上貼滿了各種獎狀。家中有一位老婦,據了解孩子的父母都在福建沿海打工,只有外公和外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志愿者們紛紛拿出準備好的文具送給兩位孩子。深切交流后,得知孩子們已經有一段時間未能與遠在福建的`父母通電話,志愿者撥通了孩子母親的電話,當那一聲“媽媽”叫出來后,那種興奮之余的相思之情已讓在場的每一個人熱淚盈眶。旁邊的外公外婆已經在悄悄地抹著眼淚,旁邊的一位志愿者小聲低喃:“他們的父母都不在身邊,在這么艱辛的情況下都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很不容易,能看到孩子幸福的微笑我們比什么都開心。更應該珍惜眼前的學習生活。”
看望了其他留守兒童后,得知鐵橋村還有幾個生活拮據的孤寡老人,志愿者們又趕赴老人的居住地慰問老人,并給他們送去了營養品。生活的艱辛讓密密的皺紋布滿老人的額頭,聊天中得知老人的兒子在十年前發生意外去世,兒媳因不愿承擔沉重的生活壓力選擇不道而別,留下四歲的兒子與老人生活,的經濟來源靠養豬來賺取孫子的學費。同行的x者也留下該家的聯系方式,向社會的愛心人士募捐愛心基金。臨行前,老人與志愿者們依依惜別,志愿者們也囑咐老人注意身體。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9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關于子女與老人的話題一直沒間歇過。
在我國,近10多年來空巢家庭一直呈增多之勢。1993年,我國空巢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20xx年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問題更為突出。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有65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戶占全國家庭總數的20.09%,即1/5.全國有65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戶占22.83%,其中單身老年戶占11.46%,只有一對老夫婦的占11.38%。
空巢老人離世無人知,個中悲慘讓人唏噓不已,近年來類似“空巢之痛”、“獨居之殤”的新聞頻見,從某種程度來說,“空巢老人孤獨離世無人知”已然不再是一家之悲,不再是一個個微觀家庭的私有問題,而是一個現實而沉重的社會命題,是整個社會的共性問題。
空巢老人問題的解決,它作為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創新養老方式,營造關心愛護老年人的氛圍等;回到本質上,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由于客觀條件所限,我們不能無暇親自照顧父母,由此試問,除了我們還能有誰來一解他們的后顧之憂,給予他們必要的關懷與照顧呢?
我認為,作為子女應該自覺行動,盡自己大的努力盡孝,絕不僅僅局限于經濟上,更多地指的是給予老人精神上的贍養與慰藉。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對子女來說,應該把贍養父母當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來完成,無論何時何地,盡量抽空回家陪爸媽“洗洗碗”,如果實在不能回去的也要經常打個電話,問候下父母。比如,在天氣變化時,給一個電話,叮囑他們記得增減衣物;在生活遇到煩惱時,和父母談談心,讓父母知道他們永遠是你親的。人。
父母含辛茹苦的撫養我們長大,小時候,我們沒有能力去回報他們,長大成人后,就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機會,正是我們反哺父母的時候。我們漸漸長大,父母卻漸漸老去。這時候,父母需要的就是我們作為子女的關愛,他們對于物質要求并不高,只渴求精神上的財富。我們應該常常回家看看,別讓自己愛得太遲,而抱憾終身!請記住,愛父母,趁歲月正好,別讓你的父母成為空巢老人,別讓他們的等待成為你明天的遺憾。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10
近日,我參與了關愛老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為社區的老人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生活幫助和精神陪伴。
這次實踐中,我深刻感受到老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質上的幫助,更多的是情感上的關懷。與他們交流,聽他們講述過去的故事,讓我更加珍惜當下的時光,也學會了尊重和感恩。活動中,我也遇到了許多挑戰,如如何更好地與老人溝通、如何為他們提供更貼心的服務等。這些挑戰讓我不斷成長,也讓我更加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未來,我希望能夠繼續參與這樣的活動,為更多的老人送去溫暖和關愛。同時,我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讓我們一起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11
短短一上午的關愛孤寡老人活動,觸動了我那麻木已久的心。由于是第參加此類活動加之與老人相處甚少,第一眼見到年邁孤獨的老人們時,心抽痛了一陣。這些為兒女操勞大半生的老人,本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享受子女的關愛,如今卻被送到敬老院孤單地度過余生。不敢說她們喜歡清靜卻敢大膽的說她們害怕孤獨。此時,告誡自己:絕對不能讓父母孤獨的度過老年。也許是心里裝滿心事,一時根本不知如何與他們相處。在老人房前徘徊許久,此時,院長讓我把帶來的禮物送給老人,這讓我與老人們來了個一面之緣,我將禮物一一送到老人手里并親切地稱呼他們,慈祥的老人們一聲“謝謝”回應著我,她們如花般的笑臉,感動著我。在心里為她們祈福愿她們健康快樂!禮物送完后,我試著與一位坐在走廊上的爺爺聊天。
從他那我了解到:他曾曾經當兵,做過車間主任子女學業有成后有不錯的'工作,卻無暇顧忌老人。老人腿腳不方便,根本不能自理,為此兒子和兒媳經常吵架,為了家庭和睦將爺爺送到敬老院。據我所知他來這時間不長,從他臉上的神情能夠感覺到他對這種生活的不適,可他卻對來看望自己的小孫女說:“爺爺,四海為家沒有什么不習慣的。”聽到這番話后,心里有種無法表達的滋味。他們已經老了不能為我們做任何事甚至需要我們去服侍他,雖然我們可以找出無數的理由為自己辯解,但是父母從來都沒有為養育我們而抱怨。道別爺爺后終不愿再踏進老人的房間,便為他們打掃衛生。
時間在指間流逝,很快便到了說道別的時候,老人們用期盼的眼光看著我們,無意間聽見一名志愿者說樓上有個老奶奶聽見我們要離開便大哭起來。我們也有很多不舍,多想再陪陪他們。可是我們能力有限,能給予他們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不能改變任何現狀。我甚至有些后悔打破他們清靜的生活,我們的離開或許會給他們帶來給更大的孤獨。關愛老人是晚輩的責任,關愛老年人的今天就是關愛我們的明天,有一天我們也將老去,也可能和他們一樣在敬老院度過余生
古代先賢所倡導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只要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善待天下所有的老人。如果您身邊有個老人,請走近他,讓他感受到晚年的溫馨。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12
暑假期間,我們村莊里發起了一項“關愛空巢老人”的公益活動,為了豐富我的課余生活,我也積極地加入了這次活動。
我的關愛對象是x爺爺。聽別人說,他是一位退伍的老兵。他將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祖國,但是祖國母親卻沒有給這個“兒子”像平常老人一樣的晚年幸福。他的老伴兒早早的便離他而去,他的子女都嫌棄他是個累贅,紛紛棄他不顧。可是禍不單行。因參軍而體魄強壯的他卻意外患上了老年癡呆癥,時而糊涂,時而清醒。聽鄰居說,他一個人的時候,總會坐在書桌前,呆呆地盯著那張僅有的全家福,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著:“他們會來接我的,一定會的。”這不禁更加堅定了我要好好照顧x爺爺的'決心。
第見到x爺爺時,他正拿著照片發呆。我輕輕地推了他一下,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我小心翼翼地靠近x爺爺,無意之中居然看見照片上的x爺爺竟是掛著燦爛笑容的。再看看現在,臉上寫滿了憔悴與滄桑,看著都讓人心疼。真不明白,他的子女怎么舍得他獨自生活呢?我拉回了自己的思緒,輕輕叫了x爺爺一聲,他似乎是聽見了。見到我,他似乎并沒有情緒上的變化。過了一會兒,他終于開口了:“你是不是村里給我找來的小義工啊?”我開心地點了點頭,他似乎一臉無奈的表情,“我老頭子一個人好好的,干嘛找外人來陪我啊,跟他們說了還不聽。”我可不是那種輕易退縮的人啊,我要知難而進!我再次說明了自己來的緣由,并且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和x爺爺談天說地,什么“京劇”,“梅蘭芳”,“抗日”啊,努力地找著x爺爺感興趣的話題,盡管x爺爺一句話都沒說,但我能明顯的感覺到,他的態度變了。臨走時,他還特地囑咐我:“明天早上繼續陪我聊,我等你。”聽了這兒話,我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喜悅。
凡事乘熱打鐵,接下來的幾天中,我一直都陪伴在x爺爺的身邊。陪他看京劇,給他講故事,還陪著他到處去曬太陽。漸漸地,x爺爺似乎有了些變化。他變得開朗了許多,也愛笑。他開始與周圍的大家庭更融洽的生活在一起。有時候他會去看看奶奶們跳廣場舞,有時候也會看看爺爺們下象棋,說不定還會親自上陣殺他個一盤呢!但,有時,他似乎還是那么地寂寞,還是會獨自一人呆在屋子里發著呆,也許是在等心中的人出現吧!
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星期,但我和x爺爺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現在,每每有空時,我還是會去看看x爺爺:和他聊聊天,講講學校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雖然這次村里的公益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是此次的收獲卻是受益終生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撫養我們長大,小時候,我們沒有能力去回報他們,長大成人后,就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機會,正是我們反哺父母的時候。我們漸漸長大,父母卻漸漸老去。這時候,父母需要的就是我們作為子女的關愛,他們對于物質要求并不高,只渴求精神上的財富。我們應該常常回家看看,別讓自己愛得太遲,而抱憾終身!
關愛老人的心得體會 13
在關愛留守老人的社會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首先,留守老人需要我們的陪伴和關心。由于子女外出工作或學習,許多老人被迫留在農村或城市的家中獨自生活。他們常常感到孤獨和無助,渴望有人陪伴和傾聽他們的心聲。通過實踐活動,我意識到只有真正關心他們的生活、關注他們的需求,才能真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和改善生活。
其次,關愛留守老人需要我們的實際行動。除了陪伴和關心,我們還可以通過實際行動來幫助留守老人。例如,我參與了組織的義務勞動活動,幫助老人們修理房屋、清掃衛生和購買生活用品等。這些實際行動不僅能幫助老人解決實際問題,也能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
后,關愛留守老人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留守老人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來解決。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到關愛留守老人的行動中來,共同為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和關愛服務。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深刻認識到了關愛留守老人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了自己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將繼續關注留守老人問題,積極參與到相關的志愿活動中,為留守老人帶去更多的關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