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教齡22年,曾擔任年級組長、班主任、語文教師、校本、社團等工作。曾取得市優秀班主任、市先進班集體、區優秀教師、區教學能手、區教學設計一等獎、區優質課二等獎等榮譽。
一、以愛為起點,把真心放在孩子們的掌心。
“清燈夜影練風骨,寒梅素雅報春來”。工作中的苦辣酸甜,真真切切地讓我感受到苦累并快樂著!我清晰地意識道:師生關系即是教學質量。在家校溝通中我堅持共情原則、表揚原則和問題導向原則。遇到問題跟家長站在同一戰線上,去理解家長、幫助家長,成就學生。我感受到表揚的作用十倍于批評,也學會了雪中送炭、錦上添花而不是落井下石。在溝通時我注意到把握主要矛盾,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策略(包括學習與習慣方面),并進行持續的關注,直至問題的解決。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永遠放在第一位。我經常利用晚上的時間去家訪,了解孩子狀況。遇到學生或家長生病住院,我都堅持到醫院探望。我堅信:先有教育才有教學。
二、以勤為契機,走進孩子心田
十幾年來,我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帶了三輪孩子,所有帶過班的老師都清楚,對待這些孩子要操多少心,費多少勁。
在備課方面我做的就是“四問”:“在哪兒”、“到哪兒”、“怎么到”、“到了嗎”。所謂“在哪兒”就是學情如何;“到哪兒”就是你所要到達的教育教學目標是什么,目標一定要精準;“怎么到”就是教學策略、方法;“到了嗎”就是落實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可替代。早上我第一個到教室,下午我最后一個離開教室,每一個課間我都和學生一起改錯、玩耍;只要找不到我,肯定在教室里。一直到今天,每天早上來了,我都習慣了先到班里看著孩子們早讀情況。
課堂教學方面,我認為,一堂好課,課堂必須有“人”,有思考,有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不機械灌輸。作業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分層布置,且要及時認真批閱,注重反饋。
輔導學生方面,注重學生的心理輔導,以情動人,以情化人,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
三、以教育為己任,澆灌教育希望的沃土
一切行動源于思想,教育的原則是建立學生的自信心。紀律常規要求不放松。從早讀、做題、上課、作業等基礎常規事情入手做起。在平常工作中,我努力做學生思想的知心人,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自從五年級上學期開始,班內陸續有學生丟了很多東西,而且后來在小劉的書包里或是抽屜洞里發現了自己的物品。我把他叫來與他談心,從學習和生活入手,了解他的日常活動,幫他分析成績不夠理想的原因,另外與他的家長及時聯絡、商量辦法,隨時關注他、激勵他,讓他從中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大家對他的信任。漸漸地,他聽講專心了,作業干凈了,在隨后的一則日記中,我看到了他一段內心的獨白:“我錯了,老師!感謝您給了我這樣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讓我愧疚的心不再傷痛,也感謝同學們能夠原諒我,接納我。東西我已經悄悄還給同學們了。相信我!老師,我會努力的!”為了維護他的自尊,我也隨即在后面附上一句話:“我們大家隨時都歡迎知錯就改的你重新回到溫暖的集體中來。”
平時,遇到學生頭疼腦熱、磕傷碰傷、惡心嘔吐,我都及時和家長聯絡,不怕臟和累地去安慰照顧學生。逢年過節,學生們都會給我發來信息,“我永遠不會忘記您—我的小學老師!雖然我現在是學生,幫不上您什么忙,但是您心中的快樂與憂愁,我愿意聆聽。”看到這里,我想,做老師做到這份上我也就知足了。正所謂:勤耕不輟天地寬,真情融融入云端。悠悠師愛如清泉,潤物無聲暖心田。
參加教學能手評選的感悟: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好的明確了身為教師的使命,也更加堅定了教書育人的初心。相信未來在學校各位領導的支持和引領下,能帶著所學、所感、所悟,在教育這條道路上不斷成長、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