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多山,山上多樹,樹中多楊梅。我們那個小山村,村前村后,林子里盡是枝繁葉茂、濃陰片片的楊梅樹。
我家院場下面,是一個陡峭的山坡,坡上長著一棵高大的楊梅樹,那是我們村子里最高最大的一棵楊梅樹。其樹齡最老,樹干粗大,內里空枯,拍之嗡然作響,側耳傾聽,恍如悠久歲月的回音。
那時,我們那個小山村里有十多個少年,成日里干完大人們分派的活兒后,就成群結隊地滿山野游蕩,搜尋一切可以入口的野果子。酸溜溜的枇杷、苦澀的李子、毛茸茸的桃兒、青森森的楊梅,這些還沒有成熟,又酸又苦又澀的果子,都是我們成日里尋覓的“美味”。
每年清明節后,楊梅樹上那累累滿枝的青楊梅,嫩得果核還是軟的,我們就猴急地爬上樹,急不可耐地摘下它們來吃了。通常,我們每人占據一根樹枝,像騎馬一樣,騎在枝條上。滿樹的孩子,一邊興奮地晃動枝條,一邊叫喊著、歡唱著,一邊把那些生青的楊梅果子摘下來,往褲兜里裝,往嘴巴里塞。
這樣一邊摘一邊吃,一邊喊一邊唱,直到吃飽了肚子,裝滿了褲兜,才從樹上爬下來,各自回家去吃午飯。回到家,肚子已經飽脹,再也吃不下午飯。因為不知道耐心地等待果子成熟,嘗到的是它們生青時的酸澀,牙齒也已經酸軟得連豆腐都咬不動了。
那棵高大古老的楊梅樹,由村子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爺爺守護著。即便我們“糟?!蓖炅舜遄永锲渌麠蠲窐渖系墓?,也沒有誰會去摘那棵楊梅樹上的果子,它是村子里唯一一棵有人守護的楊梅樹。還有一個原因,這棵楊梅樹有一個大樹洞,洞里藏有大蛇,洞口爬有“鼻涕蟲”,我們懼怕這些蟲蛇,不敢爬到那棵楊梅樹上去。而且我們知道,只有這一棵楊梅樹,才能讓我們在端午節時吃上又紅又甜的楊梅。
端午節這天,和藹的老爺爺喝過雄黃酒,并把一些雄黃酒灑在楊梅樹上,以驅走樹洞里的大蛇。第二天一大早,老人就率領著全村的孩子,架起長長的梯子,爬上楊梅樹去,開始摘楊梅。
這天就像一個盛大的節日,大人們不分派孩子們任何勞動,孩子們高高興興地跟著老爺爺摘楊梅。上樹前,老爺爺會有一番鄭重的囑咐:孩子們,千萬注意安全!然后所有的孩子都爬上樹去摘楊梅。每個人一邊摘楊梅,一邊唱著歌,一邊不停地把那又大又紅的熟透的楊梅往嘴里塞。
孩子們放開肚皮吃這些楊梅,吃飽了,老爺爺還分給每個孩子一包,讓我們帶回家去給大人們吃。這天,全村子的人都歡喜地吃到了鮮紅的楊梅。
這一天,叫作故鄉的“楊梅節”。這一天,也永久地定格在我對故鄉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