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年夜飯,是每個家庭過年的一大主題。歲歲過春節,年年除夕年夜飯,可吃出的風味卻各有不同。
如今上酒家吃年夜飯的人雖不能說一年比一年多,可也是時尚如潮,酒家餐廳食客盈門,稍有點名氣的一席難求。我們家也早在新世紀到來時就接連趕了好幾年的時尚。當時老媽和妻都說弄來弄去累得夠嗆,吃完大家又不滿意,也實在做不出好吃的來,于是我提議:我們那就也換個吃法,上酒樓吃去。從那年始,一連好幾個年夜飯都在外面享受現成。
第一年感覺挺新鮮,菜色尚可,服務還到位,價錢也相宜,算是皆大歡喜。第二年就仍去那一家,可訂席有些遲了,只有大廳還有席位,且在邊角上。想再找一家,時間又緊,狀況也差不離,何況這家地點適中,只得將就了。豈料吃飯時,大廳中幾十臺餐桌,人滿為患,熙熙攘攘,一片嘈雜,說話都得提高嗓門,有時還得重復,只得埋頭吃菜便是,吃完就商議著明年換一家酒樓了。
又一年早早訂了包間,可顧客太多,服務也就走樣,上菜要不就是接連幾個一起來,要不就半天不見影;有的菜應趁熱吃,上來卻成了冷盤,索然無味。而最后一個菜老不見來,只得退了了事。到了新的一年找了地處海濱的某酒樓訂餐,因為以前曾在此吃過幾次飯,便熟門熟路點了菜膳,心想節日可能會貴點,不料老板將錢一算,卻報了個遠超心理承受位的數字,不由嚇了一跳。咬咬牙抱著硬著頭皮挨上一刀的心理,就落訂了。可吃下來菜式質量數量都和平日差不離,價錢卻足足高了一半,吃了飯花了錢,心情卻不那么愉快了。
此后幾年吃得一年又比一年差,價錢卻一個勁地年年向上。吃著吃著,家人便商議道,還是在家吃吧,還不耽誤看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
準備年夜飯也不輕松,幾乎是個“系統工程”,采購、洗淘、制作、烹調,可大家分擔開來,熱熱鬧鬧,自有一份親情與樂趣。為了餐桌豐盛而又不那么辛苦,再適當叫幾個酒家的外賣菜肴,這樣一家人親親熱熱圍坐在自己的家中,品嘗著自己動手做的雖非佳肴,卻是色味各異的家鄉菜,倍感親切,邊聚餐邊收看春節電視節目,盡享天倫之樂。
可老母親年齡一年多過一年,這年夜飯的活幾乎由妻子承包,吃著吃著也沒了什么新意,又煩了,打起了上酒家的主意……
如今,又改變主意了,還是在家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