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大自然對人類和土地的賞賜。雨與農(nóng)民的利益緊密相關。我對故鄉(xiāng)的雨情有獨鐘,曾在十年九旱的旱垣上長期生活。
小時候,經(jīng)過了漫長的冬天后,老天突然下起了雨,大人們說,這是春雨,春雨貴如油。長大后接觸古典文學,看到唐朝文學大家韓愈寫給同時代張籍的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似乎很美,但依然不知春雨與自己的關系。還記得誰家門上“一冬無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的春聯(lián),仿佛感覺到了春雨的新鮮、酥潤。因此,春雨時節(jié),便戴上草帽或打著傘,到街巷、到村口、到生產(chǎn)隊的場院里,看一看山的朦朧,看一看田野的蔥郁,確也爽心。
我家那時住一座舊四合院,每個檐頭滴水下,都放置一口水缸,主要是盛接雨水。這還不夠,母親還把能騰空的腌酸菜的小甕、面盆、洗臉盆等,都放在屋檐下接水。因為老家是干旱坡塬,降雨量少,地下水深,人畜用水都靠旱井里的水。旱井里的水都是雨天街巷里蓄集起來的水。剛下過的雨,流到旱井里,既混濁,又有異味,非等一段時間沉淀發(fā)酵才能食用。因此,雨天蓄接屋檐下的天水非常重要。
較之于春雨,夏天的雨水就不一樣了。曉作狂霖午又晴,來則興致勃勃,氣勢滂沱,去則心滿意足,艷陽高照,讓人感到瀟灑隨意,淋漓盡致,給大地留下清涼,滋潤了莊稼。只是夏雨太猛烈,沖到溝壑田間,會形成很大的水壑。小時候一下暴雨,故鄉(xiāng)池塘的水就流得滿滿的,它既是農(nóng)村澡塘,也是游泳池,還是浣紗洗衣的地方。1968年,我們村來了一伙北京插隊知青,一旦池塘有了水,白天或晚上便都有知青游泳洗澡。村里的后生們也跟上學游泳戲水。那時,我還小一些,上小學五六年級,也跟上這些北京知青廝混,午后上學前先到池塘里玩一會兒水,下午放學后還要去,學會了“狗刨”,因為遲到,被老師罰站批評。但夏天的池塘曾帶給我們小時候無窮的快樂。
納蘭性德寫秋雨“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教他珍重護風流。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秋風秋雨愁煞人,一層秋雨一層涼。秋天正是農(nóng)村收獲和秋播的季節(jié),需要適當?shù)挠晁镉曷槔p,莊稼戶看著成熟的莊稼不能進地收割,怎能不愁眉苦臉?當然,雨打芭蕉,竹窗涼雨,另是一種感覺。我在農(nóng)村時,正面臨夢想和抉擇的焦灼,和路遙在《人生》中所刻畫的主人公一樣,心靈被現(xiàn)實吞噬,理想追求迷茫,心情如同農(nóng)民對于秋雨的感覺。晴耕雨讀,秋雨連綿,我從駐村干部那里借了一套1973年前后新出版的《紅樓夢》,放在床頭細讀。“夜山秋雨滴空廊,燈照堂前樹葉光。對坐讀書終卷后,自披衣被掃僧房。”在鄉(xiāng)村的颯颯秋風秋雨中,我通讀了《紅樓夢》,反復吟誦,其中好多詩詞幾乎能背。感謝秋雨!
冬閑時節(jié),農(nóng)民盼望的只是冬小麥能夠蓋上厚厚的白雪被。前幾年,在編我們村村志時,胡縐了幾句詩,“日畫晨窗風啟門,嶺上人靜夢中回。野望無垠晴更好,雪中黑犬印梅痕。”但幾句陋詩并不能概括故鄉(xiāng)雪后景象。我們村在一個坡塬上,大雪之后,滿天皆白,在冰雪的雕塑下,臃腫的村野極像童話世界。村莊建筑依坡就勢,高低錯落,滿眼瓊樓玉宇,超凡脫俗。好美啊,故鄉(xiāng)夢中的雨雪!
其實,無論雨雪都是下給農(nóng)村、農(nóng)民和土地的。故鄉(xiāng)的雨對于莊稼戶來說,無論喜怒哀樂,都是真情的吐露,因為它和農(nóng)民的利害息息相關。而對于城市、市民來說,下雨不下雨,下得大與小,下得季節(jié)合適不合適,多與出行影響、氣候調節(jié)有關了。
去年秋天回故鄉(xiāng)閑住,秋雨隔三差五下個不停。間或有門前屋后的發(fā)小、同庚來小坐。噓寒問暖,各述家境,也抱怨這秋雨沒完沒了,影響蘋果著色,玉茭、谷子不能及時收割,會在地里發(fā)霉。
“人情舊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減年。”故鄉(xiāng)有我栽植的樹木,有我的菜畦花圃,有我的魂魄氣息,更有我的父老鄉(xiāng)親,我愿故鄉(xiāng)云蒸霞蔚,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