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站入口處有一個很平常的早點攤,賣粥和雞蛋灌餅。賣早點的是一對很平常的中年夫妻,黑而結實,有歲月風霜的痕跡。兩個人配合默契,默默地忙著,男人做雞蛋灌餅,女人盛粥打下手。清晨涼爽的風靜靜拂過,寂然無聲。
一天天,一年年。地鐵站人來人往,步履匆忙。賣早點的夫妻像地鐵站入口處的木槿樹,寒來暑往也好,雪雨風霜也罷,總是靜靜地默守在那里。有趣的是早點攤就在兩棵木槿樹之間,木槿樹開花的時候,很美的。遠遠走來,看到早點攤和花樹和諧相搭,詩情畫意里裊娜著的是人間煙火。常常,盛粥的女人鬢邊愛簪著一朵淡紫的木槿花。花美人亦美。
一個半小時后,出地鐵站口,在梔子花盛開的季節,會有一個穿月白衫的老婦人笑盈盈坐在那里賣梔子花。梔子花擱在很古的竹籃子里,潔白清爽,像老婦人的笑容。老婦人旁邊還有一個頭發眉毛皆白的慈祥老爺子,坐在輪椅里,也是笑瞇瞇的,靜靜地看花,看老婦人,看行人。
老婦人和老爺子就住在地鐵站附近的胡同里,他們家有小院子,養了一院子梔子花。老婦人小心翼翼摘了放進竹籃子,倒不是真正為賣花,是惜憐,白白凋零了可惜,不如讓更多人聞聞花香。再者又可以推老爺子出去轉轉,看看,散散心。有行人蹲下來看花,聊天,一串串笑聲比梔子花還明亮。老婦人不肯收錢,推來讓去,一竹籃子梔子花多半是這樣送出去的。
有時候,在地鐵里望著擁擠的人群,不僅不急躁,反而會想起田園詩般的紀錄片《人生果實》。主人公英子87歲,修一90歲,用旁白和獨白的形式緩緩講述一對老夫妻的平常日子,一生平平淡淡的生活紀錄。這樣平淡又平常,卻仿佛走進一首清新靜美的詩詞里。
不僅如此,總有觸動內心的旁白:“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家好,安心地度過每一天,比什么都好。比起金錢,人更重要。”沒錯,人生再多的意義和爭強好勝都不如安心過日子美好。還有兩句獨白:“風吹枯葉落,落葉養肥土,肥土豐果香。孜孜不倦,不緊不慢。”淡淡緩緩,樸實而精妙。說白了,人一輩子就是順應自然的過程,緩緩生長,緩緩盛開,緩緩凋落,急不得,投機不得,也張揚不得。一急切一張揚,人生的味道就變了,不醇厚了。
非常喜歡安妮寶貝的《天性》,她寫道:有時在席間,但見每人妙語連珠,卻令人漸漸覺得索然。如此聰明暴露,是否也是一種急迫。而急迫的東西,通常總是不夠優雅。一個人要做到對自己的美,聰明,善良,完全不自知,才顯貴重。一旦有自知,品位就自動下降一個層次。就仿佛梔子花不知道它自己有多香,蘭花不知道它自己有多幽靜。天分,天性,從來都不需要發言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