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和朋友踏青鄉野,發現幾株紫花地丁迎著春光悄悄綻放了。這一下子激起我的許多美好回憶來。
在鄉村,紫花地丁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村中路邊,彎曲的田壟,雜草叢生的荒地,河岸,溪邊……紫花地丁東一株西一株,它褐綠色的葉片如鵝舌,一片片驚艷地伸張著,又好看又迷人,每年從三四月能開至九十月,呈現的永遠是浪漫的美妙的夢幻的情調。后來,我搬進城后,它就在我的生活中銷聲匿跡了。
紫花地丁對鄉下人來說,是一種止血化瘀的草藥。那時,村里人知道它學名的不多,稱它“神仙草”。聽老人們說,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受傷,不知如何醫治,很多人常因傷口感染而死。某日,一農人在野外劃傷腿部,血流不止,想著自己的危險處境,農人禁不住大哭。這時,來了一位老人,讓他不要害怕,老人拔起地邊一株開著紫花的草,放在嘴里嚼碎,為其敷于傷口。農人很快止血,并愈合,可一抬頭,老人已無影無蹤。后來,人們認定老人是神仙,就將救命草取名“神仙草”,用于治療外傷與腫毒,并延續至今。
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初的我,小時候沒有玩具及游樂場,喜歡成群結隊地打鬧。那年月,一人一根竹竿木棍,分兩組游戲,就是一場你跑我追的快樂巷戰,摔個跟頭擦破皮,是常有之事。再有,經濟落后,生活貧窮,夏日幾乎打著赤腳,玻璃、瓦礫、瓷片傷了腳掌,也時有發生。而在農田干農活,鋤刃蹦到腳上,鐮刀割破手,也不是稀罕事……應該說,每當出現小的皮外傷,甚至蚊蟲叮咬,大人孩子都會拔兩株紫花地丁,在池塘洗凈揉碎,敷在傷處,止血,止痛,止癢,又便于傷口愈合。
后來讀了中學,某次班級組織課外實踐活動,生物課老師指著地上的紫花地丁問大家認不認識?結果很多同學叫嚷:“神仙草。”生物老師說,其實它的學名叫紫花地丁。大家說的沒有錯,之所以叫“神仙草”,還有一個西方的傳說。
據說,河川之神伊兒,非常美麗,吸引并打動了美神。可宙斯說什么也不肯割愛。美神私約伊兒,在草原上和她快樂度過一次次美好時光。這事很快被宙斯之妻赫拉撞見了,伊兒驚慌中變成一頭小牛。悲傷的宙斯為了懷念伊兒的美,便創造了鮮綠的紫花地丁草,供其享用。于是,草地上便有了這種美麗的紫花地丁。
生物課老師講述的神奇故事,感染了每位同學。也正因這次活動,我知道了紫花地丁還有其他小名———野堇菜、光瓣堇菜。
這個春日,再見紫花地丁,給我更多的是鄉戀鄉愁。驚喜之余,我挖了幾株帶回城里,用花盆養了起來。它的綠色生長與紫色綻放,不僅會豐富我的陽臺,也會讓我在回味少年的青澀中感受到現代生活的優越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