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可謂是我們最熟悉的重陽節古詩了,它那簡單易懂的詩句是我們所喜歡的。
杜甫的詩歌 1
對雨書懷走邀許主簿
杜甫
東岳云峰起,溶溶滿太虛①。
震雷翻幕燕,驟雨落河魚。
座對賢人酒②,門聽長者車。
相邀愧泥濘,騎馬到階除③。
【注】①太虛:天空。②賢人酒:濁酒。古人稱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③階除:臺階。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詩歌的題目表明詩歌包括兩個內容:對雨抒發自己的情懷和邀請許主簿前來。
B.首聯運用比擬的手法,寫泰山上涌起山峰一樣的云層;無邊無際,遮滿天空。
C.頸聯寫詩人擺好濁酒,側耳傾聽朋友車馬到來的'聲音,表現對朋友到來的企盼之情。
D.頸聯中詩人稱請朋友喝的酒為“賢人酒”,暗含著對朋友的贊賞之情。
E.尾聯寫詩人看到下雨后道路泥濘,對邀請朋友前來之舉感到非常后悔。
15.頷聯中的哪兩個字最富有表現力?請指出并作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4.BE(選B給3分,選E給2分)
15.最富有表現力的是“翻”和“落”兩個字。(2分)傍晚的燕子上下翻飛。作者把它想象成是雷震的結果,突出了雷聲之大,頗有氣勢。(2分)河中的魚沉入水底作者想象成是驟雨降落的結果。突出了驟雨之猛。(2分)
杜甫的詩歌 2
比較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后面二題。(6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雨 周邦彥
耕人扶耒語林丘,花外時時落一鷗。
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這兩首詩都表現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兩位詩人喜愛“春雨”的`理由。(3分)
杜詩:
周詩:
(2)雖然這兩首詩抒發的情感相近,但在藝術表現上卻有很多不同之處。你喜歡哪一首?請自選一個角度略作分析,說說自己偏愛其的理由。(3分)
答:(1)杜詩:①春雨來得及時;②春雨默默地滋潤萬物。
周詩:①春雨有利于農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觀。
(2)杜詩要點: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風格(“好雨知時節”);②借住擬人修辭塑造形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③展開想像,寄托情感(“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④虛實結合,富于變化(以時間為線,眼見與想像相結合);⑤言有盡而意無窮(由“紅濕”、“花重”聯想到滋潤萬物)
周詩要點: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風格(全詩不見一個“喜”字);
②側面描寫的表達效果(“耕人”、“花”、|“鷗”的作用);③結構布局的變化性(先言他物,側面表現,后見主體,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應,彼此補充)
評分標準:本題3分,有觀點1分;結合詩句進行分析且能言之成理,2分。本題不要求考生將兩首詩進行比較,只須就某一首在藝術表現方面的個性略作闡釋即可。
杜甫的詩歌 3
一、填空
1、______,寂寞身后事!(《夢李白二首》)
2、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____》)
3、百年歌自苦,_____。(《南征》)
4、后來鞍馬何巡逡,當軒下馬入錦茵。(《___》)
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__________》
6、_______,獨立蒼茫自詠詩。(《樂游園歌》)
7、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8、會當臨絕頂,_____。(《望岳》)
9、即防遠客雖多事,_______。(《又呈吳郎》)
10、氣劘__壘,目短__墻。(《壯游》)
11、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后常稱老畫師。_______,_______。(《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
12、憶昔開元全盛日,_______。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_______,遠行不勞吉日出。(《憶昔》)
13、自非曠士懷,_____。(《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14、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15、安得廣廈千萬間,__________,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6、以茲悟生理,_____。(《詠懷五百字》)
17、“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______也歟?”這是蘇軾在《王定國詩集敘》中說的。
18、__意識源自對社會人生的真誠,__意識體現一個仁人志士的勇氣,而__意識則表現出一個以道自任的社會良知的政治理想。
19、杜甫作為“社會良知”,其思想淵源無疑是儒家的“__”。
20、從杜甫的作品中可以感到, 一個是以__為代表的三代之治,一個是本朝的__之治及__之治。
21、邊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兵車行》
22、不作河西尉,_____。《官定后戲贈》
23、國破山河在,_____。《春望》
24、文章千古事,_____。《偶題》
25、賦料__敵,詩看__親。__求識面,__愿卜鄰。《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6、竊笑__喜,難甘__貧。《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27、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____》
28、_____,明我長相憶。《夢李白二首一》
29、_______,簿書何來急相仍。《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30、爾曹身與名俱滅,_______。《戲為六絕句》
31、_______,血污游魂歸不得。《哀江頭》
32、君不見管鮑貧時交,_______!《貧交行》
33、齊紈魯縞車班班,_______。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余年間未災變,_______?(《憶昔》)
34、關于《哀江頭》的主旨有兩種意見。一是___,一是____。
35、_____,斯人獨憔悴。《夢李白二首》
36、魏征說:“__使身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__身受誅夷,君陷大
惡,家國并喪,空有其名。”杜甫屬于――諫諍而不任怨----諫過匡邪而揚善不隱惡的“忠臣”
37、憂患意識是人類對自然災害社會危機和人生命運的____的思想意識。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機時,這種意識往往表現為_____和_____。
38、大道之行也,____,選賢與(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_____,使老有所_,壯有所_,幼有所_,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___。貨惡其棄于地也,_____,力惡其不出于身也,____。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不閉。是謂__。
39、杜甫的憂患意識,突出地表現為____(憂世)和____(憂生)。
40、高帝子孫皆隆準,_______。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哀王孫》
二、默寫題
1、望岳2、登高3、又呈吳郎4、夢李白二首其二(浮云終日行)5、房兵曹胡馬詩
6、兵車行7、《麗人行》8、新安吏9、潼關吏10、石壕吏11、新婚別12、垂老別
13、無家別14、蜀相15、月夜16、秋興八首 其一
三、名詞解釋題
1、 三吏三別:
2、 社會良知三要素:
3、 盛唐之音:
4、 杜甫的憂患意識:
5、 民胞物與:
6、 社會良知:
7、 文章憎命達:
8、 反誅求:
9、 反奢侈:
10、以茲吾生理,獨恥事干謁。
11、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
四、翻譯題
將下面的詩譯成
1、《北征》:
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奸臣竟葅醢,同惡隨蕩析。
2、《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五、簡答題
1、 杜甫對自然界的吟詠主要有哪些內容?
2、 杜甫屬于哪一類忠臣?
3、 杜甫民胞物與情懷的主要表現。
4、 杜甫民胞物與情懷的思想淵源。
5、 談談杜甫用典與生命悲感的表達
6、 杜甫憂患意識的深廣性。
7、 杜甫憂患意識中的預見性的具體表現。
8、 為什么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不如杜甫的《茅屋歌》感人?
9、 從《麗人行》、《詠懷五百字》到《哀江頭》,杜甫對楊貴妃的態度有何變化?
10、為什么說杜詩反映了唐詩美學風格的變化?
11、談談杜甫寬容精神的表現。
12、杜甫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
六、閱讀理解題
要求:1、結合課件或教學參考書,將這一段文字落實到字句,掌握關鍵字詞句。
2、簡述作品主要內容,準確理解原意。
3、結合課本,理解這一段文字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根據自己的理解作適度發揮。
1、 結合作品《哀江頭》和《哀王孫》理解杜甫的寬容精神
2、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體現的人道主義精神精神
3、 《又呈吳郎》所體現的。民胞物與情懷
4、 結合作品《詠懷五百字》分析杜甫的仁愛情懷
5、 杜甫詩作《登高》賞析
七、論述題
要求:1、觀點要明確,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揮,但要自圓其說。
2、論述要全面深刻,能結合具體的作品進行分析。
3、語言表達要流暢,層次清晰,邏輯性較強。
1、 為什么說杜甫的文學思想屬于盛唐文學轉變時期的文學思想?
2、 論杜詩批判現實的主要內容。3試論杜甫的悲劇命運及其啟示。
4,結合具體的作品論李杜友誼。5.試論杜甫在政治思想方面對儒家“仁政論”,“民本論”的繼承。
杜甫的詩歌 4
1、《贈李白》(五古)
2、《贈李白》(七絕)
3、《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4、《八仙歌》
5、《冬日有懷李白》
6、《春日憶李白》
7、《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8、《夢李白》二首
9、《天末懷李白》
10、《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11、《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12、《不見》
13、《昔游》
14、《遣懷》
杜甫的詩歌 5
原文
暝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
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
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
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
注釋
黃鶴編在大歷元年。《杜臆》:江邊閣,即草閣,故云“高齊次水門”,若西閣,其名不易矣。
暝色延山徑①,高齋次水門②。薄云巖際宿③,孤月浪中翻④。
鸛鶴追飛靜⑤,豺狼得食喧⑥。不眠憂戰伐⑦,無力正乾坤。
(延暝色,將宿之時。次水門,西閣之地。上二點題,中四分承山水。云過山頭,停巖似宿。月浮水面,浪動若翻。此初夜之景。鸛鶴飛靜,水邊所見。豺狼喧食,山上所聞。此夜深之景。憂亂縈懷,故竟夕不寐。“薄云巖際出,初月波中上,”何仲言詩,尚在實處摹景。此用前人成句,只換轉一二字間,便覺點睛欲飛。鶴注謂鸛鶴喻軍士,豺狼喻盜賊,起下戰伐,時蜀有崔旰之亂。此詩,八句皆對。)
①謝靈運詩:“林壑斂暝色。”《孟子》:山徑之蹊間。
②《襄沔記》:城內有高齋,梁昭明造《文選》處。簡文為晉安王時,引劉孝威等放此綜核詩集,因號為高齋。次,乃次舍之次。《易》:“旅即次”。《漢循吏傳》:召信臣開通溝洫,起水門。梁簡文帝詩:“寒潮浸水門。”《杜臆》:《名勝志》載關耆孫《瞿塘關行記》,則高齋即在關上,耆孫與客飲此,誦少陵薄云孤月詩,嘆此老具眼。夔江山粗惡,唯少陵所紀處獨異。
③庾信詩:“云宿鳳凰門。”
④梁簡文帝詩:“夕波照孤月。”
⑤《左傳》:鄭偏愿為鸛,其御原為鵝。《抱樸子》: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⑥《秦國策》:“譬如豺狼之逐群羊。”《后漢張綱傳》:“豺狼當道”
⑦《楚辭》:“夜不眠以至曙。”《孔叢子》:處戰伐之世,務收英雄。[1]
創作背景
公元766年,年近花甲的杜甫移居夔州(重慶奉節,即劉備托孤地白帝城)。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閣。這首詩就是描寫作者在移居之前,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
作品鑒賞
首聯對起。“瞑色”句點明時間。一條登山小徑,蜿蜒直抵閣前。“延”有接引意,聯接“暝色”和“山徑”,仿佛暝色是山徑迎接來的一般,賦于無生命的自然景物以生趣。這句寫出了蒼然暮色自遠而至之狀。“高齋”指西閣,有居高臨下之勢。這句是說西閣位置臨近雄據長江邊的瞿塘關。
詩人寄宿西閣,夜長不寐,起坐眺望。頷聯寫當時所見。詩人欣賞絕境的物色,為初夜江上的山容水態所吸引,寫下了“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的名句。這兩句仇兆鰲解釋說:“云過山頭,停巖似宿。月浮水面,浪動若翻。”是概括得很好的。薄薄的云層飄浮在巖腹里,就像棲宿在那兒似的。江上波濤騰涌,一輪孤燭的明月映照水中,好像月兒在不停翻滾。這兩句是改何遜“薄云巖際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句而成,詩人從眼前生動景色出發,只換了四個字,就把前人現成詩句和他自己的真實感受結合起來,煥發出奪目的異彩。仇兆鰲把它比作張僧繇畫龍,有“點睛欲飛”之妙。何遜的詩寫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云起月出的向晚景色;杜甫的詩寫的是夔州附近瞿塘關上薄云依山、孤月沒浪的初夜景致。夔州群山萬壑,連綿不絕。飛云在峰壑中緩慢飄流,夜間光線暗淡,就像停留在那里一樣。詩人用一個“宿”字,顯得極為穩貼。夔州一帶江流向以波騰浪涌著稱。此詩用“浪中翻”三字表現江上月色,就飛動自然。詩人如果沒有實感,是寫不出來的。讀者從這里可以悟出藝術表現上“青勝于藍”的道理。
頸聯寫詩人深夜無眠時所見所聞。這時傳入耳中的,但有水禽山獸的'聲息。鸛,形似鶴的水鳥。鸛鶴等是專喜捕食魚介類生物的水鳥,白天在水面往來追逐,搜尋食物,此刻已停止了捕逐活動;生性貪狠的豺狼,這時又公然出來攫奪獸畜,爭喧不止。這兩句所表現的情景,切合夔州附近既有大江,又有叢山的自然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喚起讀者對當時黑暗社會現實的聯想。被鸛鶴追飛捕捉的魚介,被豺狼爭喧噬食的獸畜,正是在戰亂中被掠奪、被壓榨的勞動人民的一種象征。
尾聯對結。中間兩聯都寫詩人不眠時見聞。這一聯才點出“不眠”的原委。765年(永泰元年)五月,杜甫離開成都草堂東下,第二年春末來到夔州。這時嚴武剛死不久,繼任的郭英乂因暴戾驕奢,為漢州刺史崔旰所攻,逃亡被殺。邛州牙將柏茂琳等又合兵討伐崔旰,于是蜀中大亂。杜甫留滯夔州,憂念“戰伐”,寄宿西閣時聽到鸛鶴、豺狼的追逐喧囂之聲而引起感觸。詩人早年就有“致君堯舜上”、“常懷契與稷”的政治抱負,而今飄泊羈旅,無力實現整頓乾坤的夙愿,社會的動亂使他憂心如焚,徹夜無眠。這一聯正是詩人憂心國事的情懷和潦倒艱難的處境的真實寫照。
此詩全篇皆用對句,筆力雄健,毫不見雕飾痕跡。它既寫景,又寫情;先寫景,后寫情,是融景入情、情景并茂的一首杰作。
杜甫的詩歌 6
又呈吳郎
[唐] 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春宿左省
[唐] 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宿府
[唐]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雨
[唐] 杜甫
峽云行清曉,煙霧相裴回。風吹蒼江樹,雨灑石壁來。
凄凄生馀寒,殷殷兼出雷。白谷變氣候,朱炎安在哉。
高鳥濕不下,居人門未開。楚宮久已滅,幽佩為誰哀。
侍臣書王夢,賦有冠古才。冥冥翠龍駕,多自巫山臺。
雨
[唐] 杜甫
山雨不作泥,江云薄為霧。晴飛半嶺鶴,風亂平沙樹。
明滅洲景微,隱見巖姿露。拘悶出門游,曠絕經目趣。
消中日伏枕,臥久塵及屨。豈無平肩輿,莫辨望鄉路。
兵戈浩未息,蛇虺反相顧。悠悠邊月破,郁郁流年度。
針灸阻朋曹,糠籺對童孺。一命須屈色,新知漸成故。
窮荒益自卑,飄泊欲誰訴。尪羸愁應接,俄頃恐違迕。
浮俗何萬端,幽人有獨步。龐公竟獨往,尚子終罕遇。
宿留洞庭秋,天寒瀟湘素。杖策可入舟,送此齒發暮。
雨
[唐] 杜甫
行云遞崇高,飛雨靄而至。潺潺石間溜,汩汩松上駛。
亢陽乘秋熱,百谷皆已棄。皇天德澤降,焦卷有生意。
前雨傷卒暴,今雨喜容易。不可無雷霆,間作鼓增氣。
佳聲達中宵,所望時一致。清霜九月天,仿佛見滯穗。
郊扉及我私,我圃日蒼翠。恨無抱甕力,庶減臨江費。
雨
[唐] 杜甫
始賀天休雨,還嗟地出雷。驟看浮峽過,密作渡江來。
牛馬行無色,蛟龍斗不開。干戈盛陰氣,未必自陽臺。
雨
[唐] 杜甫
萬木云深隱,連山雨未開。風扉掩不定,水鳥過仍回。
鮫館如鳴杼,樵舟豈伐枚。清涼破炎毒,衰意欲登臺。
雨
[唐] 杜甫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時。輕箑煩相向,纖絺恐自疑。
煙添才有色,風引更如絲。直覺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春日憶李白
[唐]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杜甫的詩歌 7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2、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4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5、朱門九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7、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
8、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9、昔聞洞庭湖,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陽樓》
10、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登高》
1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12、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登高》
13、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閣夜》
14、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秋興八首》
15、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懷》
16、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17、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絕句四首(其三)》
18、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絕句二首(其一)》
19、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0、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戲為六絕句》
21、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
22、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贈化卿》
2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4、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25、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26、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客至》
27、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江村》
28、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蜀相》
29、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蜀相》
30、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31、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夢李白二首》
32、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夢李白二首》
33、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佳人》
34、萬里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垂老別》
35、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杜甫的詩歌 8
“野云低渡水,檐雨細隨風”的意思:曠野的`云低貼著平靜的水面,屋檐上滴落的雨水一絲一絲呈細條狀,隨著風的吹動而搖擺。
這兩句是說歡宴時值雨天,所見樓前的景色——雨云低垂,如流水般飛過,雨下個不停;風助雨勢,雨細隨風,點點滴滴從檐前落下。寫景細針密縫,十分逼真,韻味濃郁。“低”字、“細”字用得巧妙、傳神。
出自唐詩大詩人杜甫《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樓(得風字)》
絕域長夏晚,茲樓清宴同。
朝廷燒棧北,鼓角滿天東。
屢食將軍第,仍騎御史驄。
本無丹灶術,那免白頭翁。
寇盜狂歌外,形骸痛飲中。
野云低渡水,檐雨細隨風。
出號江城黑,題詩蠟炬紅。
此身醒復醉,不擬哭途窮。
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杜甫的詩歌 9
杜甫詩歌之“頓挫”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一首是經典名篇。雖然在詩句中點到“哀”,但不是直接訴說自己感到的悲哀,而是“風急天高猿嘯哀”——猿猴的鳴叫聲悲哀。這留下了想像的自由,并不說明是猿叫得悲哀,還是自己心里感到悲哀,反正是“哀”的氛圍就是了。點明了“哀”還不夠,下面又點到“悲”。“萬里悲秋常作客。”這回點明是詩人自己悲秋了。一提到秋天就強調悲哀,不是落入窠臼了嗎?
不然。這是因為,杜甫的悲哀有他的特殊性,那就是他的悲哀雖然是個人的命運,卻博大深厚。客居、多病、白發、潦倒、借酒消愁,這都可能是俗套,但是,寫個人的悲哀,于杜甫可能太輕巧,至少是不能充分表現其個性。沉醉自己的悲哀之中,也不能絕對說就寫不出高遠的精神境界來。杜甫的悲哀有什么特點呢?杜甫不習慣把自己的情懷局限在狹小的自然空間中,這里就顯示出他的悲哀相當深厚博大。
這種博大,首先就表現在空間視野上。詩題是“登高”,開頭兩句就充分顯示出登高望遠的境界。風急天高,回蕩猿嘯之聲,渚清沙白,空間壯闊,本已有俯視之感,再加上“鳥飛回”,更覺人與鳥之間,如果不是俯視,至少也是平視了。這正是身在高處的效果。到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種俯視的空間感不但廣闊,而且有時間的深度。和前兩句比,這兩句境界大開,有一種豁然提升的感覺。如果說前兩句給讀者的感覺還可能是寫實的話,這兩句則明顯有更強的想像性、虛擬性。落木居然滿眼都是,無邊無際,充滿上下天地之間;長江滾滾而來的傳統意象,不僅僅是空間的縱深透視度,而且是時間的無限長度。空間和時間的交織,當然不是局限于空間的畫面可比,再加上意象是如此密集,前兩句每句三個意象,后兩句雖然只各有一個意象,但是其屬性卻有“無邊”和“蕭蕭”,“不盡”和“滾滾”,有形有色,有聲有狀,有對仗構成的時空的。轉換,還有疊詞造成的滔滔滾滾的聲勢。從空間的廣闊到時間的深邃,不僅僅是自然界的,而且是詩人的精神氣度:悲秋而不孱弱,有厚度,有渾厚之感。
如果就這樣深沉渾厚地寫下去,未嘗不可,但是,詩人似乎并未一味渾厚深沉下去,到了第三、第四聯,有了些許變化: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
應該說,這里的境界不像前面的詩句那樣開闊,而是一下子回到自己個人的命運上來,而且把個人的“潦倒”都直截了當地寫了出來。渾厚的深沉的宏大境界一下子縮小了,格調也不單純是深沉渾厚,而是有一點低沉了,給人一種頓挫之感。境界由大到小,由開到合,情緒也從高亢到悲抑,情緒有微妙的跌宕。杜甫追求情感節奏的曲折變化,這種變化有時是默默的,有時卻有突然的轉折。古代詩話上說,杜甫的詩“沉郁頓挫”,沉郁是許多人都做得到的,而頓挫則殊為難能。
杜甫的詩歌 10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賞析
杜甫于公元762年(寶應元年)夏歷七月自成都送嚴武入朝,至綿州(今四川綿陽市),正值劍南兵馬使徐知道作亂。于是轉赴梓州(今四川三臺縣)。此時才獲悉李白正在當涂養病,于是寫了這首詩寄給他。此詩旨在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辯護申冤,并為他不平凡的一生寫照。王右仲說:此詩分明為李白作傳,其生平履歷備矣。盧世傕認為這是天壤間維持公道,保護元氣文字。(《杜詩詳注》)詩歌本身也是一篇驚風雨,泣鬼神的'傳世杰作。李白同輩排行第十二,所以稱李十二白。
杜甫的詩歌 11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登高
[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絕句
[唐] 杜甫
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風起春城暮,高樓鼓角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望岳
[唐] 杜甫
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行邁越瀟湘。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蓋獨不朝,爭長嶪相望。
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曷以贊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唐] 杜甫
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西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春望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的詩歌 12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壯哉昆侖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
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
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歌行體詩。此詩作于詩人定居成都期間。開頭四句極力贊揚王宰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中間五句,描摹畫面上的奇偉水勢,與巍巍群山相間,筆墨酣暢淋漓;最后六句進一步評論王宰無與倫比的繪畫技巧。
全詩寫得生動活潑,揮灑自如,詩情畫意融為一體,詩與畫結合得天衣無縫,歷來為人稱道,影響很大。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敘寫了作者自己的才學以及生平志向和抱負,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頓的窘狀,并且抨擊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和政治現實。全詩慷慨陳詞,抒寫胸臆,是杜甫自敘生平的一首重要詩作。
飲中八仙歌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飲中八仙歌》是中國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將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從“飲酒”這個角度聯系在一起,用追敘的方式,洗煉的'語 第 3 頁 共 5 頁
言,人物速寫的筆法,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圖。這首詩在體裁上是一個創格。句句押韻,一韻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寫八人,句數多少不齊,但首、尾、中腰,各用兩句,前后或三或四,變化中仍有條理。八人中,賀知章資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布衣。寫八人醉態各有特點,純用漫畫素描的手法,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
垂老別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
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
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垂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所作的新題樂府組詩“三吏三別”之一。此詩通過描寫一老翁暮年從軍與老妻惜別的悲戚場景,不僅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時期人民遭受的災難與統治者的殘酷,而且也忠實地表達了作者的愛國精神。全詩敘事抒情,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析精微,準確傳神地表現特定時代的生活真實,無愧“詩史”之稱。
宿府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宿府》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依人作客,抒寫旅愁,有一種百無聊賴之情。前四句寫景,后四名抒情。首聯寫獨宿江城,環境清寒;頷聯寫“獨宿”的所聞所見;頸聯寫戰亂未息,處世艱難;末聯寫漂泊十年,如今暫且棲安。全詩表達了作者悲涼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懷才不遇的心緒。